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,空降24小时服务免费,全国同城约资源匹配系统,附近人叫小妹电话

首页要闻动态州市动态
州市动态
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见成效(第二期)智绘洱海新碧色——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“三精”体系打造高原湖泊治理科技引擎
  • 来源: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8-27
  • 访问量:438

编者按:“十四五”时期,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锚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目标,制定实施《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以“补短板、强弱项、扬优势”为原则,按照“实现大监测、确保真准全、支撑大保护”总体思路,围绕巩固环境质量监测,深化污染源监测,加强生态环境应急及水、大气环境预警监测,通过加速补齐监测能力短板、持续提升监测业务水平、强化拓展监测科研领域,为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。

为全面展现成效,即日起将推出系列报道,从能力建设、技术创新、服务保障等维度,解码云南生态环境监测的能力提升之路。

 

引言:三年行动引领,科技执笔绘新卷


在全省深入实施《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背景下,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锚定“补短板、强弱项、扬优势”,以“实现大监测、确保真准全、支撑大保护”为目标,统筹推进监测体系现代化。作为落实三年行动、重点提升高原湖泊水生态监测能力的关键部分,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—云南洱海站(湿地)获批建设,肩负起守护洱海的重任。洱海站聚力打造“精密监测、精准溯源、精细管理”体系,将监测数据高效转化为治理动能,成为三年行动赋能高原湖泊保护的鲜活典范。

精密监测:天空地协同织就全方位监测网

依托三年行动对“天地空”协同监测、预警溯源及水生态监测的总体安排,洱海站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能力跃升:高分卫星高频扫描结合AI藻类识别模型,蓝藻水华预警准确率突破92%,效率成倍提升;高原定制气象站、高光谱无人机、智慧水质站及触发式终端等组成的立体监测网络,精准捕捉水质、微气候与植被动态;eDNA自动化监测技术实现生物多样性高频次分析,彻底重构传统模式;智慧化监测设施构成的高效污染主动发现响应闭环,显著提升“先行、灵敏、准确”的监测导向实践效能。“天地空”全方位监测彰显出三年行动的卓越引领成效。

01-1-650.jpg

精准溯源:新质生产力破解环境治理难题

围绕三年行动提升监测科研水平、强化溯源能力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核心要求,洱海站在省级平台赋能下实现关键突破:水质AI实验室大幅提升了样本分析能力与科研支撑,54套触发式终端与智能设备联动的污染“监测—响应—截污”闭环,响应效率提高80%,实现了覆盖洱海流域102条主要沟渠汛期污染监测,6万余条数据分析驱动精准绘制流域入湖污染“热力图”,为“精准治污”提供靶向支撑;eDNA生物溯源成功识别洱海弓鱼等4种土著珍稀鱼类,成果直接应用于生态恢复实践,这些都成为三年行动创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体现。

01-2-650.jpg

精细管理:多元聚力绘就高原湖泊治理新模式

洱海站的精细化管理实践,集中体现了“三年行动”构建的高效监测体系和省级机构在其中发挥的引领作用。在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“1+16体系”统筹引领下,厅驻大理州监测站明确发展规划路径,推动新型装备研发成果服务地方治理;针对重点湖湾、主要沟渠等重点区域的高频次、全覆盖监测成果,为“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”提供有力支撑。随着“天地空”一体化能力建设的持续推进,洱海流域生态监测精度将显著提升,数据时效性将得到大幅提高,生态环境监测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。

结语:碧水长歌映苍洱,省级行动谱新篇

洱海站的实践充分印证,在“三年行动”的科学统筹与有力引导下,高原湖泊治理保护正从“被动响应”迈向“主动预见”的新阶段。洱海的科技治理图景—精密监测为笔、精准溯源为墨、精细管理为纸——正是全省监测能力现代化征程中的亮丽缩影。监测效能的显著提升与协同机制的优化,不仅守护了洱海,更彰显了“构建科学、独立、权威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”的引领作用,为云南深化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、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撑。


打印页面 分享到: